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征以及腳手架工程質量的監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1)流動性。建筑工程具有固定性,也就意味著從業人員進行的施工活動要在不同的項目之間持續的流動。,一個建筑工程往往按照流水施工的要求劃分成若干個工作面,施工隊要在不同的工作面動性作業,施工人員也要在長時間的生產周期內面臨復雜多變的作業環境,流動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順序都是從基礎工程開始(基礎施工有土方開挖、基坑回填、基坑驗槽等工作),再到主體施工和戶外裝修與室內精裝修等幾個階段,各階段由于施工方案和方法以及施工工序的不同,施工現場的作業環境和隱患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從業人員在頻繁的在各種階段和施工環境中流動,不因素多且危險性大,給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正是由于施工生產流動強的特點,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宏觀上對建筑工程施工的生產過程進行不斷地監督檢查,也要求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者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關注施工生產過程不斷出現的新的隱患,提供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復雜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我國地域廣闊,南北施工條件差異大,地區發展不均衡,雖然施工企業總多但施工水平參差不齊,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規模大小、施工技術水平和資金儲備量方面,上述方面存在的差異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呈現出復雜性。
(3)法規性。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不同于工業企業的管理,其在宏觀法規的制約下自主性和靈活性以便于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且它的管理手段和途徑形式多種多樣,而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則不同由于其管理工作面向的是社會中全部的施工項目,所以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完整的法規體系來制約和規范管理工作,管理的法律規范性。
(4)漸進性。建筑市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化進程的加快也在動態變化,不斷出現新的情況。所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管理措施和一系列政策法規等,這些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持續改進的過程,管理這種漸進性的特征使得實際施工生產的管理問題上不能操之過急,要制定好計劃,做好過程管理每一階段的工作。
二、腳手架工程質量的監理
1、腳手架材料的進場檢驗
在正式開始腳手架搭建之前,現場監理工程師要對己進場的腳手架材料進行驗收,確認其符合規范要求,以及與專項施工方案的一致性。腳手架所用的主要材料和構配件一般包括:鋼管、扣件、腳手板等。
(1)鋼管一般采用直徑48mm,璧厚3.5mm的鋼管,橫向水平桿大長度為2.2m,其它桿大長度為6.5m。鋼管對新鋼管和舊鋼管兩類分別有具體要求:新鋼管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和質量檢驗報告,鋼管的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痕。鋼管涂有防銹漆。而舊鋼管要每年進行一次銹蝕檢查,檢查時,要在銹蝕嚴重的鋼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銹蝕嚴重的部位橫向截斷取樣檢查,當銹蝕超過規定值時不得使用。
(2)扣件由可鍛鑄鐵制作,新扣件應有生產許可證、法定檢測單位的測試報告和產品質量合格證。舊扣件使用前要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更換。新、舊扣件均要進行防銹處理。腳手架的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
(3)腳手板可采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和竹腳手板,每塊腳手板質量不得大于30kg。新、舊鋼腳手板均應涂防銹漆,新腳手板應有產品質量合格證,不得有裂紋、開焊和硬彎。木腳手板多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木腳手板的厚度不應小于50mm,寬度不應小于200mm,其兩端應各設直徑為4mm的鍍鋅鋼絲箍兩道。腐朽的腳手板不得使用。竹腳手板一般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
2、腳手架工程的驗收和檢查
腳手架及其地基基礎要在下列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10~13m高度后;達到設計高度后;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后;寒冷地區開凍后;停用超過一個月。進行腳手架檢查、驗收時要根據和地方有關技術規程、規范;施工組織設計及變更文件;專項施工方案;技術交底文件及其他技術文件。